登录/注册 搜索

老街的宋代古井


       位于益阳古城的五一东路太平巷西侧有座城隍庙,整日烟烛袅袅磬钟荡荡,声名遐迩。然而,距城隍庙东侧20米处还有一眼宋代古井,至今保存完好,却鲜为人知。

      2019年7月,当地在古井旁建厕所挖基脚,发现一块泐制有井名的麻石碑,并回收至城隍庙。该碑长150厘米,宽34厘米,从上至下阴刻篆体“城隍清泉井”五字。其左侧另有阴刻小楷款题“宣和二年庚子造”。宣和二年系庚子岁,时属北宋晚期的公元1120年,如此看来,这“城隍清泉井”已有901年的高寿。

       辛丑仲春,我曾特意凭吊古井。虽然公共厕所紧靠古井但其还算完整。井盖圆形,像一个巨大的车轮,由一块直径100厘米整体麻石雕琢而成。麻石表面已锈蚀出橘黄色的包浆,井盖边沿还残留着防滑的斜形纹。它似乎在告诉人们,此井已经年长月久。井盖中心取水口,为一直径41.5厘米的圆形洞眼。朝井内望去,可见井壁为方形,用青砖和麻石修砌。至此不禁感叹,古人修井也在遵循天圆地方的宇宙观。

        据史载,益阳城隍庙始于明代洪武年。那“城隍清泉井”又怎么远远早于城隍庙,造于北宋时期的宣和二年呢?可见,当年掘建的古井并不称城隍清泉井。然而,掘井毕竟是一项公益工程,还要时而维护,所需费用全靠众人乐捐。这就有可能在井旁留下捐款修井的历代功德碑,其中不乏有始建时间。至明清,城隍庙香火正旺。信徒捐资重修古井,并命名为“城隍清泉井便在情理之中。

       据当地社区居民介绍,古井水源充足,水位不深,前些年还在利用洗衣洗菜。古井旁修建所后其井水只好弃之不用。日前,资阳区政协和相关文物保护单位负责人现场考察古井,決定拆迁棚户区时除所,恢复古井的本来面目。益阳老街唯一幸存的古井将以文物保护地的风采展现,市民指日可待。